银行理财竟然也会亏为啥以后还能买吗
2023/3/23 来源:不详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潮又来了,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16日,全市场只银行理财产品(包含银行发行的和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中,破净产品已达只。而在年中,有媒体根据理财公告梳理,有20余只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净值低于1的情况。
多家理财子公司在官方平台表态,近期理财产品净值回撤主要受市场调整影响,产品净值短期波动实属正常,建议用户将投资目光放长远以应对短期浮亏。
不少银行理财师则“忙疯了”:忙着解释、安抚客户情绪,成为日常最主要的工作。
众多投资者面对突如其来的账面波动甚至是亏损,赎不赎回或者难以赎回,备受煎熬。
财经观察站
作者翘楚
理财变亏财低收益收获了高风险?
有数据显示,截至年3月11日,共款存续理财产品今年以来总回报为负值,其中理财公司发行的产品占比73.03%。
例如,兴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一款“兴银理财兴睿全明星1号混合类净值型理财产品”,截至年9月30日,该理财产品的产品单位净值为0.元,跌幅为-6.22%,而到了今年3月14日,净值仅为0.,跌幅达到了-15.51%。
理财变亏财,“浓眉大眼”的银行理财开始不大招人待见!众多投资者纷纷吐槽银行理财机构及产品。
“开始投资,我就知道不要把资金放在一个篮子里,除了股票基金之外,我也配置了银行理财,平衡风险,没想到,理财也亏钱!”最近的行情,让小王欲哭无泪。
某投资者表示,在上海某银行买了一款理财产品,天1W起,说是中低风险,当时显示利息4.0左右,买了11万,年2月份到期,结果赎回竟然亏损了。
虽说,自年起《资管新规》正式,银行理财产品进入净值化的时代,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盈亏由投资者自己来承担风险的理财产品,但让部分投资者接受不了的是,部分R2/R3级银行理财产品也出现了浮亏。
根据统计数据,年1月1日至年3月15日,共计只理财产品出现了单位净值小于1的情况,其中风险等级为R2/R3级的理财产品只,分别占今年以来披露过单位净值的理财产品的8.52%、8.14%。
例如,“中银理财-稳汇固收增强(美元封闭式)年01期”最新净值就只有0.,这款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
有投资者表示,买的某行R2和R3的产品,目前6个月的产品,亏的不行,本金都有损失。7天和21天的产品,没有亏损,就是一个月有一多半时间没收益。
也有投资者表示:某行R2的也都跌破净值,其中慧赢添利4号已经到期赎回,亏损本金。
更有投资者评论,诟病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并不对等:“不是我接受不了亏损,而是接受不了低收益高风险,就3点多的预期收益不到一个月让我本金亏了二成,要是买基金我也就认了,这种低收益理财还这样,呵呵了”
理财亏损的情况在年同样发生。媒体以当时的招商银行代销季季开1号为例,该产品6月3日单位净值跌至0.,6月10日跌至0.,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4.42%。不仅仅是代销产品,招商银行的“季季开2号”也“受伤”,该产品成立于5月12日,成立以来年化为-0.73%,单位净值为0.。
其时,鉴于近日市场的波动,也有理财子公司发出“致歉信”,隔空“喊话”投资者切莫低位离场,保持信心。
银行理财产品缘何纷纷破净?
在资管新规强调打破刚性兑付,净值化转型后,市场有波动,理财产品的收益会随之调整。财经观察站分析认为,目前出现产品破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市场震荡是主因。工银理财表示,近期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了一定回撤,主要受到国内外股票和债券市场共振调整的影响。但“短期浮亏不代表最终的投资结果,对此不必过于恐慌”。
“3月以来的不确定因素是超出我们预期的。”平安银行在《致平安银行基金持仓者的一封信》里面如是写到,俄乌事件引发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升,外资对于地缘政治的担忧以及负反馈带来市场的抛压,疫情反复下对经济增速的再度担忧等,都是造成市场的波动原因。
招银理财日前发布的致投资者信中对于净值产品收益亏损原因分析指出:一是影响固收端的债市,进入了持续回调,而“固收+”基金的赎回导致利率债抛售进一步加剧了回调压力,近期乌克兰局势也产生间接冲击,招银理财称目前3年期评级为AAA的公募债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都不到2.9%;二是权益市场不少“固收+”用来做增厚部分冲击较高收益的,现在成了泡影;三是非标收紧,在监管高压下非标类资产的收益和供应量大幅下降,平均收益从过去的5.5%-6.0%下降到了3.8%-4.2%。
中信建投分析称,理财产品纷纷破净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债市目前收益率被压制在低位,不管是绝对收益、还是相对利差等都处在历史较低水平;权益市场波动带动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大幅波动。
计算方法直接关联,让净值波动。农银理财指出,以市值法披露的产品净值,能够更加真实反应产品运作情况,但也导致在市场大幅波动时,产品净值的调整也更加明显。虽然产品保持总体稳健的资产配置,但由于前期市场波动较大,产品净值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理财产品净值下跌主要受到净值估值方法调整的影响。过去银行理财产品对债券大多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现在则大多采用市值法。前者将收益摊余到每天,净值波动较小,而转变为市值法后,产品净值收益则与底层资产的市场表现直接挂钩,波动更为明显,易引发‘破净’现象。”有资深业内专家说道。
投资赶上了下行曲线。“净值产品出现亏损也有两种原因:有些产品成立很久了,之前其实也涨得不错,产品本身并没有跌破净值,但不巧投资人是在最近一个定开期才买入的,正好经历了一波曲线向下,那投资就会出现浮亏;有些产品则是近阶段才成立的,没有足够的历史积累,成立不久就遇到了股债双熊,于是跌破了净值。”对此,有市场人士分析表示。
配置了权益类资产。自年底至今,债券市场和权益市场均出现了一定程度调整。债券市场调整幅度有限,但是权益市场波动较为剧烈。因此,“固收+”类产品和权益类产品回撤幅度较大,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
融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直言,“理财产品净值下跌大多是因为配置了权益类资产,而近期股市震荡影响了部分理财产品的净值走势。
那么为什么部分R2/R3类理财最近表现不佳呢?“主要是债券、非标、权益这些底层资产走势偏弱。就像基金公司卖的混合型基金、部分债券型基金都走势疲弱,银行理财毕竟面对的也是同一个市场。”有资深人士表示。
有市场研究人员分析认为,R2/R3级理财产品主要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或混合类产品,投资的主要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并可能持有部分权益类资产,在近期债券市场收益率下降的情况下,势必会引起资产投向以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的理财产品的收益下跌,同时,若同时持有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受股市行情下跌的影响,产品收益的下跌会更加明显。
教育投资者之前银行理财机构更当自我教育
破净来临,众多银行理财机构纷纷表示,基于我国经济的基本面,面对市场调整,投资者没必要过分担忧。此外,在打破刚兑的背景下,产品净值出现波动属于正常现象,投资者也不要有保本保息的想法了。
理财机构及市场人士还认为,近期市场波动,更凸显了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长期性。
投资者对此似乎并不不买账,认为银行理财机构应该在产品设计、风险控制、人员建设、自身责任、信息透明化、退出转让机制等方面进行反思,不能把投资不良后果全推给投资者。
有投资者表示:一级风险是保本保息,二级风险理财是保本不保息。现在二级的理财产品跌破净值,把破刚兑理成必刚亏,风险亏损都由投资者承担,银行继续挣管理费、手续费,银行毫无风险毫无责任吗?
有投资者指出:银行理财产品现在说亏就亏,投了什么产品,每天的净值是怎么计算出来的,R2的风险是怎么把控的?银行应该把这些公之于众,给投资人一个合理的解释。
有投资者认为:亏损无所谓,亏损了还不能止损离场才让人绝望。不少理财封闭期都在12个月以上,明明已经不看好后市了,却无法转让止损,只能看着自己的账户一天天的持续贬值,这种感觉非常的难受。
更有投资者尖锐指出:银行作为资产的管理机构,他应该比投资者有更多的规避风险的专业知识和有效措施。所以,应该教育的是银行而不是投资者!投资者都不买银行理财产品了,最后被教育的还是银行理财公司。
面临新挑战,财经观察站认为,银行理财机构要在激烈竞争下站稳脚跟,需要补齐短板,不断锤炼在IT、运营、风控、产品研发、投研、渠道和交易等领域的核心能力。
产品研发能力是目前理财子公司的一个短板。国内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主要以固收类为主,规模平均占比近90%,权益类产品占比较小且研发深度不足。
媒体报道,年上半年,一些银行理财子公司部分权益类产品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浮亏,且明显偏离业绩比较基准,暴露出在权益类产品领域的投资和风控能力短板。例如,信披数据显示,光大理财旗下两款权益类产品近期出现了明显的浮亏,其中一款产品当前浮亏超过10%。
财经观察站分析,银行理财机构首先,应加大理财产品投研能力,补齐权益投研能力的短板。机构可组合全品类资产,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构建投研体系,逐步提升投研能力。
有业内相关人士就指出,应对净值波动,机构要加强产品管理能力,完善产品体系的布局。第一,将固收类和现金管理类理财作为主打产品做大做强。第二,继续发挥非标投资在银行理财的特色优势。第三,逐步实现从零售客户向机构客户的变迁,满足不同层面投资者全方位的理财需求。
其次,对市场研判以及产品风险控制的能力需要专业化,实时跟进,及时调整。有专家表示,银行理财机构应该加强市场分析研判,避免投研人员的频繁变动,利用长期主义应对不确定性。通过久期管理、波段操作、提高债券票息水平等方式稳定固收类资产的投资收益,根据市场形势及时调整权益类资产仓位,严格控制净值回撤,防范信用风险、政策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做好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再次,需建立退出转让机制。我国的理财产品,目前还没有交易的功能。只有给理财产品注入流动性活力,才能解决目前市场下用户最大的痛点,才有利于理财市场的长远发展。
有业内人士呼吁,希望监管尽快出台场外交易的准则,把理财产品的柜台市场搞起来,允许在封闭期内的持有人通过柜台市场进行登记托管,以方便转让、质押等交易。
还应建立投资人收益与风险的平衡机制。目前,投资产生的超额收益大部分被资管方留存了,当我们强调“买者自负”的同时,也需要建立起对投资者公平的风险与收益匹配机制。
在信息透明方面,应持续完善信息披露平台各项功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做好日常客户的维护,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加客户的粘性。
面对净值化带来的变化,市场双方都要进行反思,对于投资者,是一次风险教育,以后买理财产品要分析;对于银行理财机构,也要反思改进产品设计等诸多问题。否则将来真有可能出现,投资者不买理财产品,银行理财机构难以维系的局面。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