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经济数据造假全揭露那些假数据都是怎么

2023/1/26 来源:不详

尽管上到中央领导人,下到普通老百姓,对地方数据造假早已经“人人喊打”,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也在加大查处和惩罚力度,情势确有很大改观。然而不时曝光的造假行为还是让人难言乐观。

不必多言,地方的经济数据是地方经济发展动态的量化指标,是中央对地方经济发展实施决策、制定政策重要依据。如果地方经济数据失实,会直接导致中央对地方经济发展形势的误判,进而影响施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那么,地方数据造假现状咋样?那些假数据是怎么来的?地方经济数据造假问题该如何解决?证券时报记者进行了一些调查、采访,管中窥豹来看地方经济数据造假。

一场“自上而下”的挤水分

“从辽宁爆出统计数据注水之后,几次去省里开会都强调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一位东北某地区统计局局长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上学时学统计就知道数据有水分,参加工作了给数据掺水分,到现在快退休了给数据挤水分。“我的工作生涯不仅在跟数据统计打交道,更是在跟数据水分打交道。”

在这位统计局长看来,近两年来的统计数据质量确实有所提高,可能绝对数上有水分,但大体趋势上没问题。还有一问题,就是好多“水分”是历史问题,他举例说,年工业增加值多报1个亿,这1个亿每年都跟着作为基数,在绝对数的增加这个水分一直都在。

另外一位中部省份的统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近几年有不少地区早就开始对本地区GDP挤水分,只是不为媒体所知而已。不可否认,当前有些统计的水分是指误差、技术、填报等小范围的误差,这主要是由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以及对群众统计认识有限引起的。故意造假这种大水分,基本不存在。

如果细心一点,从辽宁自曝以来,好多三线城市、县级城市数据挤水分明显,出现负增长。以上述统计局局长所在地为例,年经济增速为负增长4%多,工业增加值就是负增长40%多。

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的多位统计人士看来,这场挤水分是自上而下的,不是说一说,喊一喊的问题,这在以前哪个地方公布出经济不是增长而是负数这是想也不敢想的!提高数据质量是趋势,而统计人更是乐见其成的,同时更多的希望统计部门只是一个数据汇总部门。

“这个自‘上而下不’并不是自上而下的数据有水分,而是中央这次是动真格的了,下定决心告别‘GDP主义’,不怕家丑。”上述中部省份的统计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尽管此前中央对地方统计数据注水、造假这个情况是知道的,要是没有刮骨疗毒的决心,这些地方也不会自曝。

在采访中,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应该还有更多的地方也要加入挤水分的行列中。经济要“高质量发展”,挤水分、去虚假,当是第一步。

一位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专家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数据造假实际上非常难,因为统计环比、同比数据是环环相扣的,不同经济指标之间又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一年一个数据造假就意味着后面所有的年份都需要造更多的假来填补以前的水分,越到后年作假越难。

由于地方统计数据曝出不少问题,对全国统计数据也有所担心。上述统计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实行国家、地方独立核算。方法虽一致,但数据上一直存在着差异。国家核算GDP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工业、能源、投资等企业联网直报的数据也是经过修正的,中小微企业及农业数据等采取抽样调查,由国家统计局垂直管理的各地方调查队实施。每个部门核算完成之后,还有要经过反推核算。

“每年公布的全国数据,本身就是挤出地方水分后的结果。”该专家指出。

假数据是怎么来的呢?

数据造假也有讲究。凭空直接修改数字的手段太过低级,也很容易露出马脚,因此必须玩点花样。数据造假有哪些手段?

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增幅一直主力,也更是各级官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投资的“快速增长”能带来GDP增幅“跑步前进”。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则是数据作假的重灾区。

固定资产投资造假

“投资这块水分大,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地方过去的年度数据里面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都大于当年的GDP值,这里面的水分有多大,可以想一想。

一种情况是地方政府和投资者私底下签一个合同,投资金额、投资年度等数据都由地方政府自己随意填写,投资额往往是实际投资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项目连有都没有,虚报投资项目,而且不少地方政府对投资数据的要求是每年都要增加,报上去后无论落实与否数据都降不下来。为了保持投资增速,还连年“追加”。招商引资造假

招商引资一直以来是地方政府重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