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发布重磅产业规划力争产业规模实现翻

2023/4/29 来源:不详

日前,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现翻番,到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力争突破千亿级。每年滚动实施30个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年产值超10~2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2~3家和一批成长型企业。

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

努力将安阳市打造成为“三区三基地”

规划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努力将安阳市打造成为“三区三基地”。

我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示范区。充分发挥安阳市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依托安阳全丰植保、安阳市铁路器材、方快锅炉、鑫盛机床、河南翔宇医疗设备等企业,重点聚焦通用航空、轨道交通、智能装备、康复医疗设备等优势领域,持续提升高端和终端产品比重,努力将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创新引领、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河南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依托林州光远电子新材料、林州致远覆铜板、河南旭阳光电、安阳嵩阳光电、河南曲显光电、河南鼎新、安阳比亚迪电子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电子玻纤、电子布、覆铜板、线路板、智能终端、高端显示盖板玻璃、高端柔性玻璃等领域,大力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规模。

中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区。围绕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拓展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做大做强风电、光伏、氢能源三大重点产业,延伸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聚,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与培育绿色动能协调发展。

河南省创新型生物医药生产基地。依托汤阴县生物医药产业园的集聚优势和基础条件,围绕化学合成药、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生物技术药、原料药、健康服务等领域,加速生物制药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积极承接引进京津冀医药转移企业入驻。

区域性具有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安阳市产业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先进基础材料,积极布局前沿新材料,加快构建特色优势明显、附加价值高、创新能力显著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中部地区重要的节能环保装备研发生产和服务基地。依托安西循环经济实验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着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布局合理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到年,实现产值亿元

顺应装备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发展趋势,聚焦智能装备、通用航空、轨道交通、康复医疗等优势领域,利用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发挥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端和终端产品比重,打造创新引领、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到年,力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亿元。

其中提到,要重点发展无人机、直升机等整机和临近空间飞行器、轻型飞机及精密零部件、航空物流系统及设备。积极发展通用航空整机平台、配套产品、航空服务、通用机场,努力构建完整的通用航空产业体系。重点支持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贯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航模公司,依靠各自优势,开展多种多样的通航服务,不断扩大全市通用航空产业规模。

同时,瞄准国内优势地区和新能源商用整车龙头制造企业,着力加强与比亚迪、中通客车、宇通客车等企业对接沟通力度,争取在技术研发、整车生产、市场服务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优中培精、有中育新、无中生有”

三大路径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重点,围绕“优中培精、有中育新、无中生有”三大路径,积极开辟大数据融合创新、人工智能、氢能和储能、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未来网络等产业发展“新赛道”,加快构建具有安阳特色、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关于无中生有潜力型产业,提到要打造生命健康科学产业。重点围绕恶性肿瘤、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领域防治需求,推动细胞技术临床应用、细胞工厂建设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工业应用,加快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等开发和应用。加快建设汤(汤阴县)内(内黄县)滑(滑县)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同时,要着力发展智能仿生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超导复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制品,推动形成新一代技术装备;大力培育林(林州市)高(高新区)示(示范区)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

安阳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的关键之举,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加速转换,实现“一个强市、八个领先”的发展目标,加快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的重要支撑。根据《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安阳市全面落实河南省战略部署,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强化创新驱动、突出改革引领,将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推动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战略性新兴产业迈上新台阶。

产业规模不断增大。“十三五”时期,安阳市积极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坚持以项目带动、创新引领、环境改善为总抓手,大力培育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3.7亿元,年均增长14.2%,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主引擎。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7%,较“十二五”期末提高了5.7个百分点;全市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6.9%。

战新企业加速集聚。年全市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的规模以上企业家,较年增加了家。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11家,国家级、省市级研发平台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家。以安钢集团冷轧有限公司、安阳复星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阳凯地电磁技术有限公司、佳友非晶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立德节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阳前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核心,以上海复星集团、宁波银亿集团有限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的战略性新兴企业加速向安阳集聚,高新区成为河南省重要的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园。

营商环境日益改善。“十三五”期间,我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痛点和难点,推出多项改革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发展活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简政放权,大幅度降低投资准入门槛。完善政务服务、数据管理、业务监管、安全运维和技术应用等标准规范,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金融服务共享平台迭代升级,推进政务云互联互通及业务协同。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安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国际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非经济因素冲击,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发展不确定性增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前沿技术持续涌现,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全力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进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催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启新一轮快速增长。

从全市看,我国把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有利于安阳发挥科技创新资源比较集中、新兴产业集聚等优势,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来安阳兴业,持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安阳市位于京津冀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之间,既受益于国家战略的叠加辐射带动,也面临日益加剧的区域竞争。山东、河北、安徽以及周边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优惠力度较大,加之土地、劳动力成本较低,削弱了安阳市的制造业比较优势。

(三)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规模总量偏小,产业关联度较低,集聚集群程度水平不高。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不足四分之一,新上项目规模偏小,缺乏龙头带动,尚未形成布局集中、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层次和水平有待提升。二是平台数量不足,创新能力水平不高,产学研开放程度不够。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较少,特别是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数量明显不足,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率较低,创新能力不高,产学研开放程度也有待大幅度提升。三是要素制约矛盾加剧,发展活力明显不足。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可抵押资产及优质资源少,融资能力弱、成本高,间接和直接融资均较困难。同时还存在着管理机制有待完善、高端人才紧缺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

总体上看,我市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动力转换问题,一方面,传统产业“换道”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跨入新兴与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引进、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做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集群,着力打造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新引擎,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城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扣安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际,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应用需求为主攻方向,以产业数字化、集群化、生态化、融合化为主线,以特色产业园区、创新平台、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培育4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为目标,全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两大地标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五大特色产业,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构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安阳答卷”,在服务全省的发展大局中彰显安阳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产业布局优化。围绕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构建,加快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关联、链式发展,建成一批优势特色突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根据各个区域发展实际和产业基础,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建设,形成一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产业规模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现翻番,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形成一批支柱产业,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主导产业明晰。紧贴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部署创新链,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核心器件、先进材料等高端产品,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顺应转型趋势,切实做好与政策、市场、资本的三个对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

产业引转结合。坚持引进技术、引进产品、引进项目、引进人才;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企业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转产,装备制造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化。加快推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创新引领。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完善技术创新平台、金融支撑平台、营销网络平台、政策引导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创新战略联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三)发展定位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努力将安阳市打造成为“三区三基地”。

我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示范区。充分发挥安阳市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依托安阳全丰植保、安阳市铁路器材、方快锅炉、鑫盛机床、河南翔宇医疗设备等企业,重点聚焦通用航空、轨道交通、智能装备、康复医疗设备等优势领域,持续提升高端和终端产品比重,努力将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创新引领、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使安阳市成为我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示范区。

河南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依托林州光远电子新材料、林州致远覆铜板、河南旭阳光电、安阳嵩阳光电、河南曲显光电、河南鼎新、安阳比亚迪电子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电子玻纤、电子布、覆铜板、线路板、智能终端、高端显示盖板玻璃、高端柔性玻璃等领域,大力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努力将安阳市打造成为河南省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

中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区。围绕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拓展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做大做强风电、光伏、氢能源三大重点产业,延伸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聚,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与培育绿色动能协调发展,加快将安阳市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区。

河南省创新型生物医药生产基地。依托汤阴县生物医药产业园的集聚优势和基础条件,围绕化学合成药、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生物技术药、原料药、健康服务等领域,加速生物制药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积极承接引进京津冀医药转移企业入驻,持续将安阳市打造成为河南省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区域性具有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安阳市产业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先进基础材料,积极布局前沿新材料,加快构建特色优势明显、附加价值高、创新能力显著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努力将安阳市打造成为区域性具有竞争力和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中部地区重要的节能环保装备研发生产和服务基地。依托安西循环经济实验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着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布局合理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建成区域节能环保装备研发生产和服务基地。

(四)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现翻番,到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力争突破千亿级,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0%,未来产业磅礴起势,在技术、产业和应用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河南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区。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引领作用持续提升。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力争达到3.5%,在新兴产业等领域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创新研发平台,全市研发平台数量力争达到个。

集群效应显著增强。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积极争取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每年滚动实施30个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年产值超10—2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2—3家和一批成长型企业。

创业环境更加优化。积极落实“洹泉涌流”政策,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准入与竞争机制、财税激励和投融资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金和民营资本参与投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顺应装备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发展趋势,聚焦智能装备、通用航空、轨道交通、康复医疗等优势领域,利用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发挥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端和终端产品比重,打造创新引领、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到年,力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亿元。

1.智能装备制造。以数控智能装备研发生产为特色,强化基础配套能力,大力发展高精密数控机床、组合机床、高精密电主轴、数控锻压设备、数控锅炉、自适应控制、高精度运动控制等功能的金属冶炼成套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康复机器人。积极推进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装备关键功能部件的研发制造,大力发展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船舶控制系统等产品。强力推进高档精密数控机床、新型锻压、数控旋压类设备研发及产业化、3D打印、数控锅炉、智能康复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河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园区,使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

2.通用航空制造。充分利用安阳市作为全国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的有利条件,抓住国家、省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带来的人才交流、政策利用、产业壮大的新机遇,重点发展无人机、直升机等整机和临近空间飞行器、轻型飞机及精密零部件、航空物流系统及设备。积极发展通用航空整机平台、配套产品、航空服务、通用机场,努力构建完整的通用航空产业体系。重点支持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贯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安阳蜂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及豪克航空、揽羽模型等航模公司,依靠各自优势,开展多种多样的通航服务,不断扩大全市通用航空产业规模。构建无人机产业集研发、孵化、生产、测试和技术检测、维修保障、应用于一体的通用航空制造全产业链,打造成具有全国示范作用的区域通航产业创新中心。

3.轨道交通制造。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城际客运专线、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高速铁路线路维修设备、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制造等,整合提升现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水平,向产品的高端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建设高速铁路功能部件试验检测中心,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产品的质量和水平。重点支持安阳铁路器材、中博轨道装备、复兴合力等企业,加快推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建设,集聚相关制造企业,打造全国轨道交通零部件产业基地。

4.新能源装备制造。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加强技术引进和转让,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产业装备制造。光伏产业:突出新能源开发转化和装备制造两大重点,加快新能源产业化发展,促进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互动,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和产业结构低碳化,建成国家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关键材料、依托滑县盛达光伏晶硅及非晶硅等新型太阳能电池组件,积极发展太阳跟踪装置及控制系统、逆变器、高效储能电池等光伏系统及相关配套产品。培育太阳能电池制造产业化龙头企业,努力形成太阳能发电装备完整的产业链条。风能产业:以整机产品配套为重点,积极发展系列风机、变频装置、控制器、齿轮箱、双馈式与直驱式发电机、各类轴承、液压控制系统、润滑成套设备、主轴、轮毂、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风力发电机转子叶片、并网逆转变控系统、输配电设备等。重点支持金风科技、中复联众、中车永电等企业,努力实现风机整机制造规模化和系列化。生物质能:积极研制推广亚临界萃取设备、安阳吉姆克生物质能源成套装置,生物天然气全套装备、分布式生物质固化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可再生生物质锅炉、生物质气化炉热解新技术成套设备。

5.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我市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优势,准确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坚持顺势而为、抢抓机遇、突出特色、形成优势的总体思路,实施重点突破。以安阳县(示范区)为主平台,全力推动德力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建设,集聚全市优势产业资源和要素保障,大力培育发展“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汽车产业,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端化发展”。瞄准国内优势地区和新能源商用整车龙头制造企业,着力加强与比亚迪、中通客车、宇通客车等企业对接沟通力度,争取在技术研发、整车生产、市场服务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加快推进安阳高晶高端汽车铝合金车轮和鼎鑫镁业镁合金汽车轮毂等项目建设,统筹全市制造业资源,加强本地冷轧板材、汽车轮毂、车桥、电池、汽车轻量化用材、电子电器等产品与新能源骨干企业技术对接,提升新能源汽车制造用材本地配套比重。

加快培育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以新型化工产业园为主平台,重点推进焦化企业利用工业副产氢能,积极引导整车企业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引进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氢燃料电池整车企业,培育发展高可靠性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卡车、客车等专用车和商用车,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建设国家级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

加快充电配套设施建设。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根据能源供应和土地资源情况,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总体规划,构建支持充电设施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中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系统。支持“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等新模式与新业态在全市范围内发展,鼓励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应用,提高充电服务智能化水平,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运营效率与用户体验,形成充电服务领域“安阳模式”。

专栏1: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项目

通航装备制造。北关区无人机产业园项目、安阳5G泛在低空测试基地项目、无人机孵化器项目、海直通航无人机运营服务总部项目、安阳县通航制造产业中心二期项目、通航产业研发孵化中心项目、猎鹰消防无人机及配套设备项目、中航智重型无人机项目、迈杰航空项目、河南以电新能源飞机项目。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龙安区福斯罗高铁配件基地项目、林州市宏阳机械年产20吨轨道交通装备项目、汤阴县安阳振动器技改扩建和退城入园项目。

智能装备制造。文峰区安阳锻压年产30条数控电动螺旋压力机自动化生产线技改项目、凯地电磁铁智能工厂项目、林州市华意隆智能化装备及电子产业园项目、安阳县哈工徽远成电气生产项目、滑县年产4万吨特高压铁塔及智能钢管塔项目、华牧机械年产台液压设备升降机和矿山通风设备扩建项目、志林矿山设备年产10万套矿山安全装备及净化机械加工项目、华泰粮机年产1.5万台环保设备智能化生产线项目。

康复医疗设备制造。内黄县翔宇医疗安阳中医康复产业园年产台(套)养老及产后康复医疗设备项目、智能康复医疗设备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安阳县新松机器人智能康养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滑县红太阳医疗器械二期项目、贝莱(贝科尔)高新技术医疗器械项目、三强医械年产台二类医疗器械套医疗废物处理设备和感控类耗材项目、汤阴县高端医疗康复器械产业园项目。

(二)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

紧跟国际新材料发展新趋势,重点发展我市具有一定基础优势的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新型材料。尽快形成特色鲜明、技术先进、附加值高、拉动力大的新材料产业体系。重点建设高性能金属材料、电子级玻璃纤维材料、聚酯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积极引进发展石墨烯、纳米等新型材料,推动电子功能材料产业集聚,建成国家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到年,力争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亿元。

1.先进金属材料。以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以高性能钢铁、铝合金、镁合金为主的先进金属材料产业,特种钢材重点发展超高强钢、模具钢、不锈钢、高强度轻量化汽车零部件制造用钢、高性能船板用钢、齿轮钢、螺栓钢、高温合金、超高硬韧性耐磨合金铸钢等新型特种钢的应用开发。同时配套发展铸造、焊接等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做好关键技术的引进开发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工作,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技术支撑,加快培育和引进上下游产品关联和配套企业,力争把我市打造成产业特色、集聚和辐射效应明显的先进金属材料生产基地。

2.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发展稀土研磨材料、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功能性离子液、功能陶瓷、功能性纤维、石墨烯、新型炭纤维材料、极碳晶纳米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

3.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聚酯新材料、表面活性剂、超高分子材料、绝热材料、合成洗涤剂、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药用化工材料、各类助剂等新型化工材料,支持安阳市精细化工产业园等新型化工园区建设,建成聚酯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和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

4.电子新材料。重点发展电子级玻璃纤维、电子覆铜板等电子信息材料,积极引进和培育纳米电子材料、新型电子陶瓷等新型电子信息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的研发生产,积极开展新型显示器件发光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加快推进新材料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壮大新材料产业发展规模,建成电子级玻璃纤维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5.前沿材料。加强石墨烯材料技术产业化应用,支持基于石墨烯材料的传感器、触控器件、储能器件、电子元器件等的研制,大力发展推广石墨烯改性的功能涂料、改性橡胶、热工产品以及特种功能产品。促进3D打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发展3D打印专用超高分子量聚合物材料,推进氧化铝、碳化硅等3D打印材料的开发应用,突破钛合金、高强合金钢、高温合金等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形成3D打印材料产业研发制造体系。积极开发高端纳米滤膜、纳米技术及纳米复合材料,拓展纳米材料在光电子、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范围。推动发展高分子基、碳基、金属基及陶瓷基复合材料,加强高性能增强纤维。支持纳米材料和超导材料技术引进和产业化,积极拓展智能材料、仿生材料、超材料和新型超导材料领域,加大空天、深海、深地等极端环境所需材料研发力度。

专栏2: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项目

殷都区顺聚能源安阳环保可降解新材料生产基地(一期)工程项目、宝舜年产5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腾胜新材料日产6万平米硅酸钙板项目、康源碳材料新建年产10万吨活性炭项目、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5G用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产业化及技术改造项目、林州致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万张高频高速与IC载板用覆铜板及万张商品粘结片生产线项目、龙安区合金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安彩中性硼硅药用玻璃项目、安彩太阳能光热玻璃项目、安化瓶级聚酯切片搬迁项目、林州市红旗渠新材料年产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深加工(一期)项目、绿能高硼硅玻璃制品项目、凤宝高效冶金溶剂项目、滑县开仑年产6万吨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配套专用新材料项目、大潮林物产超级电容专用炭二期项目、安阳县超细纤维及新型薄膜材料项目、河南旭阳光电十代高端盖板玻璃生产线和河南曲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3D显示盖板项目、安阳嵩阳柔性光电子薄膜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北关区佰士特异型石墨年产6万吨耐高温新材料项目。

(三)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充分利用国家、省促进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政策,依托汤阴县产业集聚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林州市产业集聚区生物产业园、内黄县产业集聚区中医诊疗康复设备产业园等的集聚优势和基础条件,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引进国内外大型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入驻,拉长产业链条,培育知名品牌,提升集聚发展水平。重点推进医药产业、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技术服务等行业领域的发展,开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的名牌产品,建成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到年,力争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亿元。

1.医药产业。依托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大力发展化学创新药和现代中药。重点发展新型原料药、制剂、现代中药、高技术医疗器械等品种,加大甾体激素、抗癌、抗生素类原料药和制剂、医用辅料、诊断试剂、新型医疗器械等产品深度研发和产业化。通过重组、并购、搬迁、招商引资和产学研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聚集与产业链相关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和技术,建立特色原料药研发生产基地,占领原料药和制剂高端市场。加快发展中药资源、新型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现代中药新品种深度系列开发。重点支持中农颖泰、东泰制药、利华制药、翔宇医疗等企业,重点推动中医康复设备产业园、天蚕素抗菌肽系列产品研发生产等项目建设,加快医药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支持发展化学高仿药。

2.生物农业。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育种及产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基因育种和品种改良的研发优势,重点发展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生物育种产业,打造全国棉花、玉米、小麦、谷子育种及其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应用现代畜禽育种技术,强化传统畜禽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发展生物农药、新型微生物肥料、动物疫苗、生物饲料添加剂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推进微生物全降解农用薄膜应用。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农产品,开发畜禽副产物蛋白肽等产品。大力发展食用菌、瓜果蔬菜栽培、优质苗木花卉繁育,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和农民增收。积极推进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重点在汤阴县、林州市、内黄县、安阳县、龙安区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农业生物产品、企业和示范基地,积极探索“互联网+基地+品牌龙头企业+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产品质量保险+产品条形验证码+现代化智能化仓储设施”的农产品生产新模式,实现由卖产品向卖生态、卖基地、卖生产方式和储存方式转变,做大做强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产业。

3.生物制造。以培育生物基材料、发展生物化工产业和现代发酵产业为重点,推进亚临界萃取特种植物精油和蛋白提取、生物纤维、微生态制剂等的研发生产,建成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木糖醇、大豆肽、特种植物产业化种植及综合开发生产集聚区。积极推动亚临界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萃取中的应用研究,推进技术的产业化,不断扩大生物制造业产业规模。

4.生物技术服务。重点发展新药物筛选与合成,原料药与制剂GMP中试技术应用,培育和促进临床前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等专业化第三方服务。积极发挥现代中药、化学合成药等研发优势,推进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开展生物数据挖掘,建立生物信息共享体系,实现生物数据资源共享。

专栏3: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项目

利华甾体激素原料生产基地项目、中医药健康示范基地项目、华润三九中药产业园项目、东泰药业年产吨诺氟沙星原料药项目、卡因类麻醉药品原料药生产线项目、中帅药业年产公斤盐酸右哌甲脂原料及相应制剂和50吨乙酰唑胺原料及相应制剂项目、林州市中北博健医疗器材生产项目、上海浦津林州制药年产9亿支小容量注射剂项目、豫北九州通急救医疗防护物资项目。

(四)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积极推进5G低介电电子布、高端显示盖板玻璃、国产芯片高端计算机整机制造、比亚迪智能终端产业园、富士康精密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布局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绿色生态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坚持龙头企业与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共同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带动力,积极培育特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1.通信网络设备。引进发展光通信传输设备及部件,高速、宽带网络接入设备与系统,无线网络产品,数字集群通信设备,卫星通信系统设备,无线网络移动专用PDA(手持计算机终端)等。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大力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统筹规划和资源共享,实现网络间互联互通与业务融合。培育并引进发展高性能显示器件、发光器件、电力电子器件、新型传感器等新型环保元器件。

2.物联网。突破自动化批量信息采集、环境监测、实时跟踪、海量物流信息实时处理、产品追溯、远程数据采集及传输等关键技术。重点培育、扶持一批物联网龙头企业,完善物联网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产业链。积极支持物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促进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在重点行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示范应用。积极推进物联网行业标准制订。加快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等核心软件,积极开展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新型软件业态和关键技术研究。

3.高性能集成电路。以通信、数字媒体、汽车电子、平板显示、导航与物联网等关键领域核心芯片设计为突破口,整合并引进相关企业,以通信、计算机、工业控制、智能手机、信息安全和应用电子产品为依托,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光存储、手持终端等产品,支持发展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和相关产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大电子互感器、高速集成电路技术及芯片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4.高端软件。紧跟网络和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加强基于网络的操作系统、海量数据处理、工业管理、智能终端、信息安全等关键软件的开发。发挥安阳市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区的优势,积极开展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环境下的新型软件业态和关键技术研究。研发生产“数字城市”资源信息、网络办公租赁、全民医保数字联网等重点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嵌入式软件。开展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应用软件开发,推进数字化变电站等新一代电网调度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建设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努力扩大我市软件产业的规模和水平。

5.5G产业。加快5G产业空间布局,健全产业链条,构建产业生态,推进5G基础材料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PCB(印制电路板)、5G用高性能低介电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高端覆铜板及粘结片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建设5G产品监测、产品认证、入网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建设5G创新中心,提高产业发展综合服务水平。实施5G融合应用工程,重点推动5G在VR、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领域融合应用,打造一批5G标杆应用。

6.“互联网+”。以发展“互联网+”为抓手,加快培育新兴业态。大力推进互联网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积极培育互联网新兴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互联网+”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特别是金融业、物流业和旅游业要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更快更优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整合、融通共享,引进培养人才,优化政务环境。大力推进5G基站建设,实现城区5G全覆盖、基本实现公共场所无线网络“WIFI”全覆盖。大力开展“电子商务进百村工程”,定点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开展电子商务进城镇、进社区试点工作。全方位提高“互联网+”水平,促进“互联网+教育、+卫生、+城管、+社管、+交通”等全面发展,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中科曙光国产芯片高端整机生产基地和信创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安阳华强城智慧社区、安阳无人机产业园及5G泛在低空飞行测试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

专栏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重点项目

旭阳高端显示盖板玻璃项目、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中科曙光国产芯片高端计算机整机生产基地及配套项目、安阳高世代电子显示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河南曲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3D显示材料项目、河南铭镓半导体有限公司超高频大功率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及器件的开发应用项目、河南网测工业互联网安全测试设备研发项目、豫翔计算机软件开发项目、龙安区三新产业园项目、林州市光远高性能低介电电子纱及高性能低介电超薄电子布生产线项目、中银物联光电信息产业基地项目、宏仁覆铜板及树脂项目、通元科技线路板项目、科翔线路板项目、五铢科技线路板项目、龙一高档数据线项目、亿方线路板项目、诚雨高性能覆铜板及粘结片项目。

(五)持续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依托安西循环经济实验区建设,利用国家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的契机,重点构建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一批集技术集成、设备制造与工程施工于一体的骨干企业。加快综合利用工艺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工业废气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努力打造全省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到年,力争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亿元。

1.加强环保技术创新。加强制造业绿色技术研发,推进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加快源头预防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焦化、石化、化工等重点工业行业实现绿色化改造,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加强减排与治污技术研发与科研成果转化,在废气超低排放、低温SCR脱硝等技术上加快实现突破。

2.开展环保节能服务。推动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培育专业化节能服务龙头企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形成节能服务产业体系。积极鼓励和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各类节能技术服务机构提供专业能源计量和审计、能效测试、节能项目设计、节能量检测、培训咨询等专业化节能服务。

3.推进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发展共伴生矿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动力蓄电池和铅酸蓄电池、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产品和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网络体系,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处理和再生利用,积极推进安阳市静脉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

4.实施绿色产业重大工程。借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积极制定和实施针对性强的市级绿色清洁能源、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固体废物资源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智慧环保”等8大工程体系,以绿色大投入带动产业大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环保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2—3个具有发展潜力、能够“走出去”的环保企业,整体拉升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战略提升。

5.高效节能环保装备。深入落实国家《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高效节能装备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高参数节能环保锅炉成套设备、区域热电联产、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成套设备、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节能电器、节能建材等绿色节能产品。积极推动安阳方快锅炉等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国家级重点节能环保锅炉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先进环保装备重点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研发制造并推广使用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备、生活垃圾处理成套设备、水处理成套设备。重点支持利浦筒仓、艾尔旺、力诚环保、恒威化工等企业,加快新型环保节能设备制造等项目建设,建成省级先进环保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基地。

专栏5: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项目

安阳利浦筒仓大型、特大型利浦钢板仓制造设备制造项目、艾尔旺“AAe厌氧消化处理技术”及系列装备产品规模扩大项目、安阳市龙安区静脉产业园项目、利源集团年产1.5万吨橡胶促进剂系列产品项目、1.5万吨预分散母胶粒和2万吨橡胶造粒加工助剂项目。

(六)有序壮大新能源产业

以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和需求,突出新能源开发利用和装备制造两大重点,着力发展太阳能产业、生物质能等替代能源、智能电网,加快新能源产业化发展。积极促进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互动,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和产业结构低碳化,建成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城市。到年,力争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亿元。

1.光伏产业。着力产业的整合提升,实施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工程,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战略重组,落实国家和省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借鉴外地市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完善并落实我市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大光伏应用示范推广。大力实施光伏产业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利用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厂房空闲屋顶,颇具规模的生态农业大棚棚顶,西部山区荒山荒坡等资源,建设一批集中连片式分布式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并网光伏电站、大型并网光伏电站,以光伏应用带动光伏制造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光伏入户”工程建设。结合国家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广大农村、城镇居民闲置屋顶资源,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方式,鼓励家庭安装户用光伏系统,让光伏发电走入寻常百姓家,进一步拓宽国内应用市场。二是加快光伏企业整合。针对当前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现状,积极采取招商引资、兼并重组、战略合作、技术创新等措施,重点支持光伏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盘活现有资源,努力向光伏电池成套组件和光伏应用并网电站建设方向发展。重点推进林州市、汤阴县、内黄县、安阳县、殷都区生态农业大棚、荒山荒坡集中并网光伏电站和林州市、内黄县大型现代风电基地、安彩高科太阳能光伏玻璃、殷都区光储一体化发电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光伏制造业水平,努力打造专业化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和光伏储能电站应用示范基地。

2.风能、生物质能等替代能源。充分利用我市可再生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等替代能源,不断改善我市能源结构。加快推进生物质直接燃烧固化气化发电等技术产业化,形成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设计、集成和制造能力。加快生物柴油、生物质压块及生物质气化等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和推广;鼓励和加强畜禽养殖场等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和沼气高值化利用。积极推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园项目建设,建成国内沼气工业化应用的示范性工程。鼓励生物秸杆资源发电、风力发电、地热能开发利用等项目建设,合理开发风能、地热能、煤层气等资源。

3.智能电网。开展新能源发电的系统仿真、功率预测和并网运行控制等先进技术研发及推广,加强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和技术保障。完善输电线路状态检测,加强智能变电站建设,促进居民用电智能化管理。积极推动智能电网运行体系建设,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提高智能电网管理运行水平。

专栏6: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项目

光伏发电项目。殷都区兆瓦光储一体化发电项目、林州市兆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滑县盛达光伏年产6.5吉瓦单晶硅片项目。

风力发电项目。殷都区兆瓦风电项目、龙安区60兆瓦风电项目、林州市兆瓦风电项目、安阳县兆瓦风电项目、滑县兆瓦风电项目、内黄县兆瓦风电项目。

氢能开发项目。殷都区焦化行业氢能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七)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集中全市科技创新资源,以建设一流科技创新生态和特色鲜明的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以“一路向北直达京津”的开放式创新为主线,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创新链、产业链“两链融合”,实施一批具有关键核心作用的重大工程,为安阳建成区域性中心强市提供科技支撑。

1.构筑高标准创新空间。以“打造综合性科技创新载体”、“安阳工业制造”研发基地、“大学科技园”和“安阳现代农业园区”为重要创新节点,高标准建设高铁创新门户,积极链接京津高端创新资源,构筑高水平产业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充分发挥“三本四专”等创新资源优势,构筑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孵化基地。构筑安阳创新空间格局,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辐射带动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提升安阳协同创新发展水平。

2.推动重点领域开放创新。依托全市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面向高成长性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和引导支持,积极融入京津冀城市群,探索完善总部研发和重大项目在京津、生产转化和产业配套在安阳的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建设京津科创飞地,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设立飞地研发中心,加强与省内外科研机构或高校的合作。

3.构筑现代产业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重点产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创新发展,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小巨人成长行动计划,“创业—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促进一批企业加快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水平、多元主体规划共建安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安阳科技创新研究院为核心,支持企业牵头,与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合作,共建一批联合实验室、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建立开放式创新体系及创新联盟,高效配置各类创新资源,通过创立产学研联盟、共建研发机构、委托研发、合作研发等方式,推动开放式协同创新。

4.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实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活力和实力,推进创新型企业梯次持续发展,加快形成创新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创新型企业集群。重点支持生物工程、精密制造、智能制造、数字制造技术及装备、绿色制造、高精度控制与机器人制造技术、多自由度的工业机器人、智能感知与决策技术、高新技术农业和低碳、节能、环保技术等一批事关安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技术科技领域。实施大中型企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优化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建设力度,按功能定位分类整合,构建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效开放的机制。按照“产业引领、企业主导、协同创新”原则,支持在农业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集聚各方创新资源,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等研发服务公共平台,推动产业快速集聚发展。重点支持创建产业创新中心,重点推进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5.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水平、多元化主体规划共建安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安阳科技创新研究院为核心,支持企业牵头,与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合作,共建一批联合实验室、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协调省内外各类应用型科研院所在安阳组建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围绕产业共性技术和成果转化,制定安阳产业技术升级路线图,协同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开展资源整合和研发服务,构建全市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网络。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等创新载体,针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依托优势企业牵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等,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工程。在我市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联盟,强化产业技术溢出效应,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引领产业走创新驱动、集群发展的道路。

6.推动开放式协同创新。加强与国家部院企合作。支持央企和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我市建立联合研发基地,促进新技术新成果在安阳转移转化。重点加强国外创新型地区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合作,加快技术、人才和成果的引进,推动大院大所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安阳中心等协同创新载体建设,促进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间协作更加畅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支持企业建立开放式创新体系及创新联盟,高效配置各类创新资源,通过创立产学研联盟、共建研发机构、委托研发、合作研发等方式展开合作。

7.实施人才要素集聚创新。深入实施“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业科技服务人才等。探索柔性引才、智力投资等引才用智方式,创新人才“引育留用”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金保障。

8.布局高成长性产业赛道。研究确定新赛道方向,抢抓前沿新材料、“双碳”、文旅等产业发展机遇,借助市场化力量,联合开展赛道选择与培育。加快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主导产业与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融合发展。建立安阳新赛道培育中心,构建“一批头部企业、一个产业技术研究院、一支产业基金、一个特色园区、一个业界共治委员会”的“五个一”培育组织方式,建立新赛道包容审慎监管机制与支持措施。

9.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高价值高质量核心专利培育、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能力提升、“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等专项行动,开展专利导航、重点企业专利战略布局、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等工作,提升知识产权转化创造能力。以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建设为主线,探索推进专利、商标、版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以构建知识产权驱动型创新生态体系为着力点,加快实施知识产权强势战略,制定鼓励引导知识产权许可、技术转移等制度和政策,推动核心技术的专利化和标准化,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

四、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重点,围绕“优中培精、有中育新、无中生有”三大路径,积极开辟大数据融合创新、人工智能、氢能和储能、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未来网络等产业发展“新赛道”,加快构建具有安阳特色、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优中培精引领型产业

立足安阳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氢能和储能产业和大数据融合创新产业,不断推进引领型产业进入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抢占河南省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人工智能产业。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与集成应用,发展高端智能产品,夯实核心基础,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控制产品、智能理解产品、智能硬件产品。加快研发并应用高精度、低成本的智能传感器,突破面向云端训练、终端应用的神经网络芯片及配套工具。积极布局面向人工智能应用设计的智能软件,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基础。

氢能和储能产业。加快安阳氢制备产业布局,建设示(示范区)殷(殷都区)龙(龙安区)氢能与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试验区,打造低成本氢能源生产基地;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发展绿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氢能产业链技术装备;加快氢能装备、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等产品化设计和工程化制造,实现本地规模化生产;推动氢燃料电池客车技术应用,加快氢燃料商用车研发,布局建设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及零部件配套产业链。

大数据融合创新产业。完善5G产业生态体系,培育“5G+物联网”智能终端、“5G+车联网”、光通讯、信息安全等产业;以企业上云、智能制造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河南联通5G空域技术联合实验室、河南移动5G+智慧工厂联合创新实验室、河南移动方快锅炉5G联合实验室等5G应用联合实验室建设,突破一批“5G+集成应用”关键技术。

(二)有中育新先导型产业

持续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